泉州师范学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开放注册)
搜索
查看: 906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化学与材料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及师资概况、各系介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6 16:01: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院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由原化学系、高分子研究所、实验中心于2002年11月整合而成的。学院现设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研究所、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实验中心。化学系前身为1907年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理化选科,经解放初期院系调整,由华南女子学院化学系、福建协和大学化学系、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福建研究院工业研究所等合并,组成福州大学化学系,1953年更名为福建师范学院化学系。高分子研究所是由原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天然高分子研究室发展起来的。实验中心是由世界银行贷款投资建设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在原有的环境科学专业与环境工程专业基础上整合并于2009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


目前,学院具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工程与技术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学科教学论·化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塑料加工工程等15个硕士学位点,同时具备招收材料工程工程硕士、环境工程工程硕士、化学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的资格;拥有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6个本科专业。具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省级重点学科、物理化学、环境科学两个校重点学科。



平台建设方面,学院目前建立了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改性塑料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功能材料研究与新技术开发公共实验平台、福建省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



全院现有教职工149人,其中专任教师117人,正高职称35人,副高职称59人。  拥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福建省“双创”人才1人;省优秀专家3 人;博士生导师1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人选1人;闽江学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在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聘请15位院士和20 多位知名专家为我院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科研方面,学院形成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4个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优势,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学科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成为福建省在高分子材料等海西建设领域不可或缺的研发力量。近年来,全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153项,通过鉴定项目57项,获得发明专利26项,科研经费3000多万元。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12项。在积极开展基础研究的同时,重视产学研联合开发,许多研究成果成功地实现对接与转化,积极服务海西建设,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教学方面,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共建设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6门(《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学教学论》、《大学化学》、《精细化工导论》),校级精品课程11门(《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无机化学实验》、《高分子化学》、《大学化学(双语)》、《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学(双语)》、《物质结构》、《催化基础导论》、《化学教学法实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被评为校级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003年以来承担省、校教学改革创新基金项目32项,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1个省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校教学成果二等奖,编写特色教材18部。
 学院现有各类研究生24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1100余人。自1972年以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8400余人。在办学历史上,曾经走出黄维垣、卓仁禧、姚建年3位中科院院士。
 目前,学院按照“十二五”规划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的各项工作,切实抓住和用好发展机遇,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管理机制、促进学院全面和谐发展的总要求,扎实推进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凸显科研特色,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加大创新团队和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凝聚力量,优化、整合研究方向,提高自主创新、集群攻关的能力,力争在承接研究课题、成果申报、技术对接与转让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完善管理机制,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高水平、有特色、注重创新、团结和谐的学院。
2#
发表于 2012-4-26 16:02: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惜含 于 2012-4-26 16:03 编辑

福州仓山校区
邮编:350007
电话:0591-83465225
福州旗山校区
邮编:350108
电话:0591-22868161
传真:0591-22868166
http://chem.fjnu.edu.cn
3#
发表于 2012-4-26 16:03:52 | 只看该作者
学院教师风采

学院历来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自己培养,将“引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形成了学缘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中青年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在职员工148人,其中:正高职称36人,副高职称50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60人。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优秀专家:章文贡
省级优秀专家:胡炳环、章文贡、张华集
全国优秀教师:章文贡
省级教学名师:林 深
省级优秀教师:胡炳环、蒋家俊
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凌启淡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陈庆华
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陈祖亮、凌启淡、项生昌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陈庆华、凌启淡、项生昌
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施继成、陈庆华、吴宗华、林 深、童庆松、童跃进、卢灿辉(调离)
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刘海清、肖秀峰
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杨发福、肖秀峰、彭亦如

博士生导师(17人,按姓氏笔画排列)
在职:刘海清、刘榕芳、宋旭春、杨发福、肖秀峰、陈庆华、陈建新、陈祖亮、林金火、林 深、郑 瑛、施继成、凌启淡、章文贡
退休:张江山、陈 震、胡炳环

4#
发表于 2012-4-26 16:04:15 | 只看该作者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人,按姓氏笔画排列):
在职:吴宗华、张华集、陈庆华、林金火、章文贡
退休:庄锦树(过世)、朱则善、余宝笙(过世)、吴元辉(过世)、张永祥、张其昕(过世)、李昭昭、陈守正、陈振荣、陈 寀(过世)、林 崧、金章岩、康世平、蒋家俊(过世)
学院在职教授、研究员名录36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二级教授(4)
陈庆华、林金火、凌启淡、章文贡
三级教授(9)
刘海清、刘榕芳、吴宗华、张华集、陈少平、林 深、翁家宝、童庆松、童跃进

四级教授(19)
王世铭、生 瑜、关怀民、宋旭春、杨发福、肖秀峰、肖荔人、陈建新、陈前火、林玉满、郑 瑛、施继成、胡志刚、钱庆荣、黄风华、黄宝铨、黄雪红、黄 颖、彭亦如

取得正高资格的其他教师(4人):刘灿培、朱德钦、黄紫洋、颜桂炀


福建省学科建设重点项目“先进材料的研制及其应用”带头人 :胡炳环

福建省学科建设重点项目(服务海西重点建设项目)“高分子先进材料的研制及其应用”带头人:林金火

福建省重点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带头人:林金火

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凌启淡

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凌启淡

福建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林 深

福建省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庆华

福建省功能材料研究与新技术开发公共实验平台负责人:翁家宝

福建省改性塑料技术开发基地主任:陈庆华

  

校重点学科带头人
物理化学专业: 林 深
环境科学专业: 张江山

5#
发表于 2012-4-26 16:05:55 | 只看该作者
各系介绍
材料系简介
学科带头人:林金火 研究员

系主任:刘海清 教授

系副主任:黄雪红 副研究员;孙建平 博士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在具有45年历史的福建师大高分子研究所的基础上,于2002年建立起来的,是理工结合的在福建省具有明显优势地位的专业,为福建省的重点学科。以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点(省重点学科)、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功能材料研究与新技术开发公共实验平台、福建省改性塑料技术开发基地为支撑、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含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材料学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材料加工工程专业)为基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得到了迅速、科学、系统的发展。2005年“高分子化学”课程被批准为省级精品课程。该专业拥有福建省唯一的高分子材料中试基地,3个向全省开放的高分子材料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室、高分子化学合成放大实验室和高分子材料测试实验室。现有专任教师32人,本科学生209人,具有较高的师生比(1:7)。专业教师承担了多项国家、部、省、市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发表了大量高水平、有影响的学术论文,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取得了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产生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该专业的主要学科带头人有林金火和胡炳环教授。本科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形成了科研教学相互促进的有效教育模式。学生能得到塑料、橡胶、纤维、涂料、复合材料等方面的高分子基础知识教育,高分子材料加工基本技能培养,达到厚基础、宽口径、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本学科的发展与海峡西岸的高分子材料研究结合紧密,学生择业面广,包括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石化、航空航天、电子、化工、轻工、工程塑料、特种复合材料及高分子功能材料等相关的科研单位、企业、公司等部门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能达到94%以上,为福建省社会经济建设输出了许多优秀人才。
6#
发表于 2012-4-26 16:06:17 | 只看该作者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简介
学科带头人:张江山、陈庆华
系主任:苏玉萍
系副主任:林玉满

     福建师范大学作为福建省最早开展环境科学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的单位之一,是我省第一批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单位,从80年代在原化学系开始招收第一批环境监测大专生,并在1984环境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环境化学研究所、环境材料开发研究所、环境地理研究所、环境生物研究所,1985年获得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是我省第一批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单位,1999年环境工程治理证书。1984年原化学系开始招收第一批环境监测大专生(后并入福清分校),1999年开始主考环境工程管理自考大专专业,2005年获得自考环境工程本科专业,2003年获得环境科学专升本函授专业;2008年获批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并成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0年开始招收环境科学本科生,2004年通过学士学位评估,目前现已有六届的毕业生。2002年开始招收环境科学硕士生,2004年开始招收环境工程硕士生;2006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06年环境科学获得校级重点学科,目前已经形成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硕士生,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本科函授生、环境工程与管理大专生等较为完整的环境教育体系。较为完整的环境科学与工程教育体系。现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50余人,环境科学本专科生260余人。
     目前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有专兼职教师2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7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22人,形成了一支年龄 、职称、学科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拥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基础实验室,以及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生态学、水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专业实验室。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立足于为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建设服务,针对对福建省生态和环境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开展了污染源头控制、过程监测与模拟、末端治理和环境修复全过程多角度的探索实践,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染料、化工等行业的水体污染控制、环境评价与管理、环境友好材料开发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流域退化水环境生态修复等方面形成特色,取得显著的科研成果,并与相关企业合作,实现部分成果的产业化。近几年,累计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5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8项,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50多篇,获得专利授权12项,累计完成环评项目40多项,获科研经费1000万元。
     我们的征程才刚刚起步,真诚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欢迎有抱负的学生前来学习与深造,欢迎国内外环境领域相关专业的博士及硕士加入我们的师资队伍,欢迎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前来开展合作研究。
7#
发表于 2012-4-26 16:07:32 | 只看该作者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介绍
一、环境科学本科专业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环境科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设计规划部门等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环境教育等工作的应用研究型环境人才。
2、规格要求
    要求本专业学生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掌握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环境模拟与控制、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教育与宣传的方法与技能,接受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科学研究、污染治理、规划管理和教育宣传能力。  
3、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及实验、大学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仪器分析及实验、环境学、环境监测及实验、环境化学及实验、环境生态学及实验、环境生物学及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及实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与环境法等。

二、环境工程本科专业
1、 培养目标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扎实掌握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和基本技能,能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高等学校等单位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2、规格要求
     要求本专业学生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掌握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环境评价与管理的能力,接受应用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污染治理和项目开发的能力。  

3、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及实验、大学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电工学及实验、化工原理及实验、环境监测及实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及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工程实验、环境影响评价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泉州师范学院论坛 ( 琼ICP备10001196号-2 )

GMT+8, 2024-5-6 17:49 , Processed in 0.21451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